虽然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给能源行业带来一定冲击,但光伏产业仍然表现出顽强韧性,实现快速复苏。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近日在2020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透露,根据目前数据初步预测,2020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预计达到35GW(1GW等于100万千瓦),截至今年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量有望达到2.4亿千瓦。
进展:主要生产环节表现亮眼
光伏产业是指利用半导体材料,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我国光伏产业在“十三五”期间表现如何?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表示,过去5年,中国光伏的四个主要环节——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均在制造端实现了翻倍增长。其中,硅片增长最多,超过了两倍,电池片增长也接近两倍。目前,我国有多项技术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产品性价比全球最优,在设备、零部件、原辅材、软件系统、标准体系等方面基本实现国产化。
目前,我国光伏行业在主要生产环节取得了全面进展:多晶硅产量全球占比为67.3%,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全球占比达70%。此外,到今年年底,光伏发电将从规模上超过风电,成为我国第三大电源。
任育之表示,“十三五”期间,国内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四个主要环节的产量全部翻倍。在应用方面,“十三五”累计实现了240GW的光伏装机,相当于“十二五”的5.6倍。户用在“十三五”也实现了快速增长,尤其是单机容量增加明显,单户装机平均已达到18.9千瓦。
受疫情影响,今年年初业界一度对今年新增光伏装机量表示悲观。但光伏行业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快速地摆脱疫情压力,恢复平稳运行,新增装机量扭转颓势。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为18.7GW,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新能源中的“尖子生”,光伏产业在新基建领域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以充电桩、清洁能源、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将迎来“爆发式”发展,与此同时,光伏产业与特高压技术深度融合,也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转型。
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大数据中心、5G基站还是轨道交通、特高压等新基建领域都离不开电力能源的支持。光伏作为可再生电力能源,在全球光照好的地方成本可以控制到一角钱一度电,太阳能光伏将很好地助力绿色新基建,助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问题:警惕上下游成本上升
光伏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面临哪些挑战?正泰新能源总裁陆川表示,“十四五”期间,光伏发电可用的土地越来越紧张,需要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同时需要电网政策改革,打破“隔墙售电”的限制,解决光伏带来的消纳挑战。
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看来,组件尺寸的不统一将造成整个产业链上下游成本上升,还会增加终端电站设计成本、供货风险。
由于光伏产业链是一条从上到下的垂直链条,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组件尺寸不统一的情况下,不同规格的组件要选用不同规格的硅片、电池片,而边框、玻璃等辅材也需要按照不同尺寸适配。
业界分析,为了满足不同尺寸组件,上游企业和辅料供应商需要切换生产线,一方面产能损失将有所扩大,另一方面还会增加库存成本。一旦某种材料供应紧张,组件尺寸的不统一将促使供应问题加剧。今年三季度以来,光伏玻璃一直处于供应短缺周期,其价格也一路飙升。
来自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至今年9月,光伏玻璃成品价格在20元至35元/平方米之间波动。今年6月至10月,光伏玻璃成品价格由23元/平方米上涨至37元/平方米,11月进一步上涨到42元平方米。
“光伏发展成本下降面临着降低非技术成本的挑战。”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表示,当前,光伏行业非技术成本占比越来越高,大概有15%的成本企业不能控制,希望相关部门加大对非技术成本的减负力度。
晶澳能源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牛新伟称,从底层的技术路线来看,行业还没有完成“0到1”的突破,所有的底层技术多源自海外,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成本,这不能光靠单个企业,需要大学、科研机构及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展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再迈步
未来,光伏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任育之表示,光伏产业在“十三五”期间成绩巨大,目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按“30·60”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正在测算“十四五”和“十五五”时期光伏发电的发展目标,其中“十四五”光伏发电的发展目标将远高于“十三五”。
“十四五”期间光伏发展将从补贴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技术创新是关键。任育之表示,国家能源局将鼓励企业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光伏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大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补短板,继续优化光伏产品各个生产环节技术工艺,加大与光伏发电密切相关的储智能电网自动控制的研发力度,通过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和成本的持续下降。
全国多地陆续发布相关行动计划,为光伏产业发展画出路线图。山西省工信厅日前公布《山西省光伏制造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打造国家级光伏产业基地,力争到2022年,山西省光伏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130亿元。将通过省级技改资金、数字经济等专项资金,加大对光伏企业技术改造、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同时,还将加快长治、晋中、吕梁等地光伏产业集群建设,鼓励各地区根据光伏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前进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等。
浙江义乌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国家高端光伏产品智造基地、国家先进光伏技术创新基地、国家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国家光伏行业服务汇聚先行区、国家光伏企业营销中心、国家光伏消费创意产品集散中心的“二地、二区、二中心”建设。至2025年,光伏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并形成5家产值超100亿元的领军型企业,一批超10亿元的成长型企业。
王勃华预测,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新增发电装机中占比将达到95%,光伏在所有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中占比将达到60%。他表示,“十四五”应更加注重光伏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如“光伏+工业园区”实现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在能源消费地区实现终端一体化,供能、消费与需求相结合;“光伏+建筑”不占用土地,采用并网光伏系统实现建筑节能;“光伏+交通”可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边坡等沿线布局光伏发电设施,“光储充”将成为最具潜力组合;“光伏+通信”解决无电地区及城市电网供应不稳地区基站用电问题等。
华创证券认为,我国新的气候目标意味着在未来10年,年新增装机要超过7000万千瓦,相比过去5年的增长无疑需要进一步提速,未来行业将进入市场化发展大周期。(林玄墨)
延伸
扩张加速 光伏产能是否存在过剩隐忧?
聚焦“十四五”新发展,光伏企业也都有着自己的目标。
中国广核(003816)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路平介绍,广核新能源初步规划,“十四五”的光伏发电总体目标是不低于1200万千瓦,整个新能源不低于2000万千瓦。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裁陆川则称,“十四五”要更多发挥民营企业灵活性和技术优势,计划每年开发不少于1.5GW光伏电站。
事实上,今年以来,光伏企业纷纷进行大规模扩产,其中晶科投资350亿元,隆基投资287.85亿元,东方日升(300118)投资286亿元,通威投资235亿元,晶澳投资123.3亿元,五家投资合计1282.15亿元,占总投资2155.87亿元中的59.47%。其中,组件产能扩产幅度最大,各组件企业扩产投资总额达1074.33亿元(有企业投资电池和组件的总额未分别列出),占总投资超过一半。仅扩产的组件总产能就已经超过220GW,再加上现有产能,组件产能更高。
“光伏企业产能扩张,意味着产业集中度提升在加速。”有业内专家直言,以电池片为例,今年产能将达到110-120GW,通威和爱旭两家占据了50%,集中整合趋势明显。再以硅片环节为例,产能集中度向单晶、大尺寸硅片转移。仅今年年初,隆基就与江苏润阳和通威太阳能两家签订230多亿元硅片合同。“今年光伏行业集中度最值得期待的是组件环节。去年光伏组件出货量排行榜显示,晶科连续四年坐上全球出货量头把交椅”。
那么,在加速扩张之下,光伏产能是否有过剩隐忧?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认为,从现在的一些迹象来看,局面还是好的。首先是扩产的单体规模在扩大,其次是扩产基本上都以头部企业为主,“技术是先进的,还有扩产是密切结合技术的,包括单晶、PERC电池、硅片尺寸的调整等。这样下来,行业集中度会快速提升。”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强光伏制造行业管理,规范产业发展秩序,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光伏产业转型升级,早在今年5月29日,工信部就印发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0年本)》(征求意见稿),旨在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引导光伏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行业有门槛,价格有保证,该征求意见稿有利于光伏存量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建设即将到来。
“各大光伏企业纷纷加码产能将提升产业集中度,对促进产业发展有利。”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员时璟丽也认为,“一个行业产能适度过剩是合理的,可以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从过去十几年光伏产业发展看,产能扩张和产业整合经历几轮周期,其效果是快速促进技术产业升级和大幅度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