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技术交流

武汉理工大学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获进展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 发布时间:2021-06-28 被阅读:187

  近日,武汉理工大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团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成果以“The critical role of composition-dependent intragrain planar defects in the performance of MA1-xFAxPbI3 perovskite solar cells”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能源类期刊《Nature Energy》上。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蔚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传统硅太阳能电池相比,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着原料丰富、制备过程简易、生产成本低廉、生产能耗低等优点。其最高认证效率已经达到25.5 %,逼近单晶硅太阳能电池26.7 %的光电转化效率,引起全球光伏行业的广泛关注。

  然而,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同时也面临着组成离子容易迁移,长期稳定性差,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商业化大规模应用的最主要原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团队经过六年多的深入研究,通过超低剂量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在国际上首次从实验上证明了,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中的面缺陷,对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该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建立起光伏材料的微观结构缺陷与太阳能电池宏观性能的桥梁,可以通过对钙钛矿晶体内部缺陷的精确调控,有效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为器件效率和稳定性。从而大大推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产业进程,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成本,促进我国早日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李蔚,2009-2018年先后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和莫纳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和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9月加入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年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光电材料的微观结构缺陷对器件性能的作用机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技术。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0-021-00830-9

Copyright © 2023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光伏协同创新产业联盟 版权所有
嘉兴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 提供技术支持
备案号:浙ICP备2021024437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1102000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