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风、光、水等传统非化石能源的利用方面,标准化程度较高,形成了集开发利用、装备制造、建设运维、并网运行、分析预测等于一体的标准体系。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的关键举措,其中标准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技术支撑和基础性制度。
在坚持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能源安全背景下,国家推进非化石能源标准化恰逢其时,也是当务之急,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通知(以下简称“《计划》”)。
《计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可有力支撑和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良好互动,有效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技术创新、产业链碳减排。建立完善以光伏、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有力支撑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分布式能源等开发建设、并网运行和消纳利用。并明确了大力推进非化石能源标准化等六项重点任务。
我国非化石能源标准化建设现状如何?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用电与能效研究所用电技术研究室主任陈宋宋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非化石能源包括风、光、水、地热等传统一次能源,也包括氢气等新兴的二次能源。我国在风、光、水等传统非化石能源的利用方面,标准化程度较高,形成了集开发利用、装备制造、建设运维、并网运行、分析预测等于一体的标准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标准2035”系列标准化战略重大项目负责人赵宪庚认为,我国在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等领域,已牵头制定了部分国际标准,并有进一步引领国际的潜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标准国际化水平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推进非化石能源标准化
《计划》着重指出,要大力推进非化石能源标准化,完善水电和抽水蓄能相关标准体系,推动各类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标准制修订。
能源标准化为何如此重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董秀成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能源标准化工作是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对于提高我国能源产业国际话语权或在国际市场占有主导地位非常重要,也是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是能源产业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此前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工程。
近年来,国家能源局也多次印发有关行业标准化的相关文件,充分体现了对能源标准的重视。分别是《2017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工作要点》和《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
我国非化石能源标准化建设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改进?董秀成指出,总体而言,我国非化石能源尽管近年来取得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发展历史比较短,因此标准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尚不完善、技术创新与标准制定没有很好结合、标准如何实施或落地问题依然存在等。
陈宋宋进一步指出,氢气传统上被定义为化工品,2020 年 4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中首次明确氢气的能源属性。但电氢耦合标准体系有待完善,可再生能源制氢、电力系统储氢、电氢耦合运行控制、氢燃料电池发电与热电联供方面标准体系还存在体系不健全甚至空白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发展。
逐步完善新型电力系统体系
《计划》强调,围绕新型电力系统研究和建设,开展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研究,形成标准体系框架和体系表,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输配电网、微电网、构网型柔性直流、需求侧响应、电气化提升、电力市场等领域制定一批标准。
当前,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持续多年世界第一,风电、光伏、锂电池等产业规模、市场规模均稳居世界第一,具有引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产业和技术优势。由中国主导,统筹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国际标准框架体系和标准国际化战略研究,有助于全球能源转型。
我国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情况如何?还需要怎样完善?陈宋宋表示,标准体系,是以技术体系作为支撑的。目前,国网、南网甚至部分省级电力公司都已发布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但相应的技术体系需要随着试点示范工作逐步建设完善,进而形成相应的标准体系和具体标准。总体来说,我国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建设仍然处于建设过程中,需要随着相关试点工作的逐步开展,逐步完善。但即使是这样,我国在建设进度和国际地位等方面,仍然是领先的。
此前,国际电工委员会提出,由中国牵头制定全球首个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国际标准框架体系,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据悉,国际电工委员会正在将中国提出的“双碳”、零碳电力系统等主题列入战略规划,未来5年,将在能源低碳领域发起成立1个至2个新技术委员会,培育10项到20项国际标准。
董秀成指出,建立新型电力系统,是中国建立安全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能源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和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核心是逐步改变以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发电为主导的传统电力系统,建立以非化石能源发电为主导、以储能和灵活性电源为辅助的全新的电力系统。
“由于这项工作刚刚起步,相关标准化工作更是探索和研究阶段的前期阶段,尚未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国家应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明确目标,制定政策,组织力量,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标准化工作融合在一起同步推进,将技术创新工作与标准化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协调各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协同机制,形成合力,加快推进标准制定工作”。董秀成建议。
推进虚拟电厂重点标准制修订
《计划》还提出,要建立和完善虚拟电厂标准体系,推进虚拟电厂领域重点标准制修订。
据了解,当前我国部分地区虚拟电厂主要参与的是辅助服务市场。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地都进行了电力辅助服务政策修订。
董秀成认为,虚拟电厂是一个新生事物,本身并不会生产电力,也不是实体发电厂。其核心是智能电网,将电力生产侧(包括集中式发电和分布式发电)、电网与电力需求侧之间建立供需平衡机制。
“本次国家完善虚拟电厂标准,有利于为下一步大力推广奠定发展基础。虚拟电厂可以看成是未来中国建立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将分布式发电如何与电网和客户之间建立智能化的平衡作为关键部分”。董秀成进一步指出。
据悉,8月26日,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成立,这是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标志着深圳虚拟电厂迈入快速发展新阶段。深圳虚拟电厂已接入分布式储能、数据中心、充电站、地铁等类型负荷聚合商14家,接入容量达87万千瓦,接近一座大型煤电厂的装机容量。
我国虚拟电厂市场前景如何?陈宋宋透露,在“双碳”目标下,伴随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能源装机比例、发电量占比以及负荷侧电气化水平都将进一步提升,电源侧、负荷侧随机波动性,给电网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电网平衡调节需要更多的资源。
“当前极端天气频发,迎峰度夏(冬)期间,保障电力可靠安全供应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虚拟电厂在助力新能源并网消纳、提升电网平衡调节能力、支撑电网尖峰负荷期间供电保障等方面,均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较大市场空间”。陈宋宋强调。
谈及在电网结构向清洁低碳绿色转型的背景下,虚拟电厂将要发挥的作用,董秀成表示,虚拟电厂是未来中国建立新型电力系统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在电力系统转型到绿色清洁能源发电为主的全新系统,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不稳定性以及分布式能源发电与集中式发电之间衔接和平衡机制的关键技术手段。与此相对应,相关技术标准必须完善,包括修订原有标准和制定新的标准,以便为虚拟电厂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英大证券研究员刘杰指出,目前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如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电力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等,各地加快推进虚拟电厂试点示范,随着电力系统电源侧和负荷侧双向波动矛盾的日益突出,预计虚拟电厂将步入快速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