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储能系统集成商混战:谁将突围?

来源:中国经营网 发布时间:2022-12-02 被阅读:1067

“双碳”背景下,储能产业站上市场风口。

随着全球储能市场需求爆发,新老玩家迅速在产业链环节展开了新一轮布局。作为储能产业链的中游环节,系统集成商上承设备提供商,下接储能系统业主,已经成为储能行业的必争之地。

在行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处于储能产业发展红利期,系统集成商新老玩家都具有机会,但在系统经济性和安全性共同追求下也考验着企业的专业竞争力。近日,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系统集成商主要的竞争在于客户资源和项目资源。”

需求旺盛

2022年以来,受乌克兰局势影响,欧洲能源价格持续攀升,导致居民电价飞速上涨。这也提升了储能经济性,使户用储能需求激增。叠加美洲市场高速增长,使得海外储能市场高景气度显现。

业内普遍对欧美储能市场的发展潜力表示乐观。阳光电源(300274.SZ)在调研活动中提到,明年欧洲户用储能市场将会有100%以上的增速,美国乐观估计将呈现100%~150%的增长。

在国内,新型电力系统的加速构建,储能利好政策不断落地,可再生能源配储需求增加,也为储能装机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933.8MW/1911.0MWh,功率规模同比提升113%,新增规划、在建新型储能项目规模73.3GW/177.0GWh.虽然实际的装机规模与市场预期不符,但是大多数项目的投产期都集中在四季度,特别是年底,届时装机规模会有大幅提升。

国内外市场需求共振,储能市场一片繁荣景象。数据显示,储能指数自4月27日反弹至今(11月30日),已由3464.89点上涨至5351.22点,中间一度攀升至6614.52点的高位。

储能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中游设备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以及下游终端用户三个环节。一套储能电站系统,一般由系统集成商将电池组、储能变流器(PCS)、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热管理和其他设备等组合,再售于下游客户。

除了PCS和电池厂商,储能系统集成商异常活跃。

“2022年全球储能市场延续2021年的高速增长态势,欧美、中国等主要市场多点开花,拉动储能系统集成订单规模同比快速上升。”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表示,国内头部系统集成商企业订单量同比增长1~10倍,订单生产排期已经到2023年Q1。

不过,一边是全球储能需求增加,储能系统集成商生产订单旺盛,另一边由于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却影响着系统集成商的利润空间。

2021年以来,原材料碳酸锂价格持续攀升,涨幅近10倍,储能系统涨价幅度达30%。天合储能总裁王大为表示,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持续走高,使下游储能产业成本进一步承压,储能项目初始投资相应增加,投资收益下降,很多项目不具备商业可行性,导致目前很多已招标的储能项目暂缓执行。预计,2023年下半年储能系统成本才可能进入下降通道。

某储能系统集成商市场人士李明(化名)告诉记者,在今年储能市场需求带动下,尽管受上游材料价格上涨,包括系统集成商在内的储能中上游企业都表现不错,订单饱满,当然也出现了毛利率下降的尴尬现象。

李明还称,整体来看,凡是在行业内有一定市场口碑与技术积累的企业,今年都应该吃到了市场红利。因为目前储能行业仍处于红利期,技术门槛和市场壁垒尚在。对于系统集成商而言,由PCS厂商延伸而来的企业利润基本在15%左右,也有企业想以低价争取优质客户,利润更低些。相比之下,由电池领域延伸而来的企业会更具成本优势,利润更高。

竞争加剧

储能赛道火热,入局者众多,系统集成商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储能电池企业、PCS企业、电网系企业、风电光伏制造商、电气设备制造商等都涌向了系统集成领域。”李明告诉记者,但凡有一定市场和技术积累的企业都希望把握储能风口,打开新的增长曲线,特别是上市公司。

目前储能系统集成领域,多模式并存,常见的有全产业链自产、专业集成和设备商转型集成商三种模式。第一类,电池、PCS等储能设备均由自己生产,从而做系统集成;第二类,专业集成,设备全部采用外购;第三类,设备商以企业自身产品为基础,由单一设备供应商向系统集成商转变。

根据CNESA数据,国内市场,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在2021年度储能系统出货量排名中,海博思创、电工时代、科华数能、阳光电源、新源智储出货量居前;海外市场,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在2021年度储能系统出货量排名中,阳光电源、比亚迪、沃太能源、科士达、库博能源和南瑞继保出货量居前。

TrendForce集邦咨询向记者分析:“对于系统集成商而言,主要竞争在于客户资源和项目资源。”

TrendForce集邦咨询表示,目前国内发电侧储能需求主要来自于强制配储,电力集团作为新能源开发项目的总承包商,也是招标项目的主要来源。因此,宁德时代、阳光电源、华为等纷纷与电力集团、地方政府达成战略合作,为在项目争取上获得更多先发优势。而比亚迪、海博思创、科陆电子等则在电网侧、用电侧有着更多布局。在已建项目上,阳光电源、海博思创等龙头已具有GWh以上项目建设经验,先发优势明显。

不过,目前储能系统集成商的集中度并不高,每年的排名也有变化。中信证券分析称:“储能集成系统处于竞争初期,差异化竞争格局初显。目前储能系统头部厂商排名变化较大,竞争格局处于演变重塑期,预计技术领先、客户资源丰富、供应链整合能力强的企业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华西证券研报认为,储能系统集成看重集成商的集成效率、成本控制以及对零部件和下游应用的理解,在系统优化、效率管理、成本管控以及应用经验具备竞争优势的供应商有望在储能市场规模扩大中受益。

“储能系统集成考验着集成商对于电力电子技术、电化学技术、热管理技术等综合技术能力以及对新能源电力、储能系统的理解。在不同应用场景中,集成商还需要承担风险责任,没有风险把控力是很难持续做下去的,而这需要更具实力的企业才能做好。”一位储能企业人士向记者表示。

对于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业界也表示担忧。李明告诉记者,原材料价格短期内实现快速下降存在困难,这也直接影响储能电站业主的投资预算。在此情况下,如果一些不专业的系统集成商低价抢市场,容易让行业陷入低价竞争,造成劣币驱逐良币,难免威胁到系统质量。

“双碳”热潮涌动,储能经济性和安全性的两大共同追求推动着储能企业通过系统优化和技术升级来降低储能系统成本,同时保证安全可控,而这也成为系统集成商的竞争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电池企业的推动下,系统集成商走向了280Ah大电芯时代,进一步降低系统集成成本。2021年以来,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鹏辉能源等企业竞相布局280Ah储能电芯产品,并掀起了一轮扩产潮。

与此同时,储能电站安全事故频发提高了储能系统集成商对储能系统安全的重视。热管理是保证储能系统持续安全运行的关键,目前国内储能系统热管理路线基本采用风冷方式,同时液冷技术也成为储能系统发展的一个方向。宁德时代、比亚迪、阳光电源、天合储能、科华数能等陆续推出了基于液冷技术的储能产品,并逐渐应用于储能项目中。

李明表示,目前行业降本的需求倒逼着企业技术创新,推动电芯尺寸大型化发展,具有电池业务的系统集成商将在降本问题上具有天然主动优势。同时,储能事故发生后,现在系统集成商都希望将风险降至最低。因此,散热能力强,可大幅提高电池一致性水平的液冷技术,也成为提升系统安全的一个发展趋势。

Copyright © 2023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光伏协同创新产业联盟 版权所有
嘉兴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 提供技术支持
备案号:浙ICP备2021024437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1102000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