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多国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中国企业充分把握商机,光伏、风电等领域产品出口不断攀升,其中逆变器增长最为显著。海关总署近期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11月,逆变器出口金额为534.83亿元,同比增速达到82.73%。
业内人士认为,逆变器板块增长确定性较强,国内厂商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迭代,同时在成本以及全球渠道布局方面具备优势,“出海”步伐有望持续加快。
“出海”成绩骄人
中国逆变器在海外市场全面开花,在欧洲市场增长尤为迅猛,这与欧洲目前环境关系密切。2022年欧洲能源危机以来,天然气价格攀升,拉高了电价。而高电价驱动光伏项目建设加快。
随着海外订单激增,部分逆变器厂商的产品交货周期长达6-8个月。而市场红火直观反映在企业的经营业绩方面。2022年9月末,固德威在手订单规模达20.6亿元,同比增长222%。2017年至2022年前三季,固德威海外销售收入占比从24%提升至81%。行业龙头阳光电源的海外收入占比则从2019年的25.16%上升到2022年上半年的53.0%。
性价比优势明显
光伏产品“出海”门槛较高,企业品牌受到重视,对产品可靠性、品质要求较高,同时毛利率也较高。2009年以前,全球逆变器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外资品牌手中。随着国内逆变器企业全球化进程加速,锦浪科技、固德威等企业海外市场份额迅速攀升。
根据Wood Mackenzie统计,2021年全球逆变器出货量达225GW,在排名前10的企业中有6家来自中国,这6家企业占全球份额高达66%。
中金公司认为,国内企业快速崛起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持续迭代、服务能力完善提升了企业品牌价值以及依托国内工业体系建立起来的性价比优势。
从价格方面看,阳光电源、固德威等国内企业的产品售价为0.1元-0.2元/W,而海外企业SMA售价为0.55元/W,远高于国内企业售价。国内企业产品价廉质优,迅速抢占全球市场份额。
同时,国内企业的逆变器产品功率范围更广,产品品类更多。基于国内强大的产业链优势,国内逆变器厂商可以更快地适应光伏组件技术变化趋势,进行产品迭代升级。此外,凭借更快的客户需求响应、更短的产品研发周期、更完善的全球销售网络布局,国内逆变器厂商可以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售后服务。以锦浪科技为例,2022年半年报披露销售费用中“境外服务费”占比高达33%。
以微型逆变器市场为例,国内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在功率密度上做文章,高功率密度意味着更高效的电能变换与更低的原材料成本,这是反映逆变器性能的核心指标。同时,更高的功率密度可以提高逆变器的便携程度,有利于现场安装,并降低运输成本。据禾迈股份招股书披露,Enphase、禾迈股份一拖二产品的功率密度分别为232.2kW/m3、672.3kW/m3.Enphase的产品单位体积功率密度远落后于国内产品。
市场空间巨大
据Wood Mackenzie统计,海外逆变器市场空间为88GW.目前,中国逆变器企业全球市场份额接近60%。机构预计,中国企业全球市场份额有望达到85%。逆变器“出海”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当前,海外市场拓展进入精细化阶段。“公司调整了组织机构,内部业务分成三大块,地面电站、户用和工商业、储能,按产品事业部运作,确保客户需求信息畅通无阻快速传递到研发端。”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表示,预计2023年欧洲光伏市场需求为70GW-100GW,中国市场为150GW-200GW。
根据东方证券研报,国内逆变器厂商受益于光伏行业快速增长,业绩有望提升。全球光伏装机确定性增强,同时存量光伏装机逆变器替换需求释放,市场需求广阔;储能业务将成为逆变器制造商的第二增长曲线。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份额持续走高,海外市场将带来高利润空间。